重要通知:

当前位置:首页

“完美”调解

* 来源: 渑池县人民法院 * 作者: * 发表时间: 2022/08/29 14:27:30 * 浏览: 31

叮铃铃...电话铃声响起,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再次“跳”了出来,这已经是原告张某连续三天第6次向办公室打电话了。张某是2021年我见过的最“暴躁”的原告。

    “你们的效率怎么这么低,在其他法院起诉李某的案件已经通知开庭了”,面对当事人质问,我一遍又一遍向其解释,告知原因。

    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,张某和李某是朋友,李某因资金短缺向张某借款3万元,借款期限1个月。然而借款到期后,张某多次向李某催要,李某以各种理由推脱,迟迟不还,无奈张某将李某起诉至法院,要求李某归还借款。

    李某是渑池县天池镇人,按照管辖规定属果园法庭管辖,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,张某频繁给我打电话要求尽快开庭、判决。其实该案自从拿到案卷之日起,苏庭长就把案件交给了我,让我先行送达、调解,案件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……

    “一帆风顺”的送达

    来法院这两年,我深切的体会到,送达工作是整个诉讼环节的第一步,也是最难的一步,但只要走出这一步,下一步就变得不太难。

    显然本次案件的送达并不简单。

    “对不起,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”“你打错了,不要再打了,告诉过你我不是李某了”,在多次打电话求证后,张某提供的两个电话都不对。本着“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”的理念,我再次拿起了案卷进行研究,通过审判流程系统我找到了李某的身份证复印件,看到李某身份证复印件上的户籍地,我眼前一亮,李某和我之前调解过的一个案件当事人王某的是一个村子的,于是我打算给王某打个电话碰碰“运气”,令人欣喜的是,他们确实是一个村子的,相互也都认识,但是李某已经离家多年,家里已经没有什么人了,只有一个堂叔还在村子里住。王某把李某堂叔的电话给了我,我和李某的堂叔取得了联系,希望他能够提供李某的信息并将李某出庭的利弊告诉了他,然而李某堂叔告知我们已多年没跟李某联系,会想办法和他联系一下,尽力转达。

    当天晚上11点,有个陌生号码给我发了一条短信,“法官,你好,我是李某”。

   “得心应手”的调解

    经过这么多案件的淬炼,我对调解有了更加直观地认识,调解就是要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,将深奥的法律条文用老百姓能听懂的“大白话”讲清楚,将法律背后蕴含的价值取向,变成群众能理解的“小道理”说明白,促使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以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方式化解于无形。

    张某和李某之前是朋友,关系不错,而且这个案件标的额小,只有3万元,如果能够调解,不仅可以让张某顺利拿到欠款,还可以挽回一段即将破碎的友情。在向苏庭长汇报后,我决定暂不通知开庭,尽我所能先行调解。

    与李某取得联系后,我主动添加了李某的微信,在确认了李某的身份后,我将民事起诉状拍照发送给了李某,并询问他的答辩意见以及是否有调解意愿,这条信息发送后,李某迟迟未回复。我再次打电话与他联系,发现他的电话似乎将我屏蔽了,怎么也打不通。李某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?带着这样的疑问,我给李某发了一条微信,“李某,你好,你不要有什么压力,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我们,我们很乐意帮助你。”“你人真好,谢谢你。”晚上11时,我收到了李某微信回复的信息。我决定趁热打铁,立刻给李某打了电话,这次电话已经可以正常接通,李某告诉我起诉状他看了,张某说的都属实,他在厂里打工,每个月工资不高,不能一次性还清张某的欠款,能否分期。听到李某这样说,我的心里终于有了谱,并告诉他会把他的意见转达给张某。第二天上班后,我立刻与张某联系,将李某的意见告诉了张某,张某刚开始表示不同意,原因是担心调解后李某不按期还钱,自己仍然没有办法。我告诉她说“完全没有必要担心,调解书和判决书的效力是一样的,如果被告按期偿还,你就可以拿到钱,如果被告违约,你有权就全部款项申请执行”,听到这里,张某表示同意。最终,在法院的主持下,原、被告达成调解。

    “第一笔款项2000元已到账”,晚上11时,我的微信上,张某给我发了这样一条信息。

    全心全意的“售后服务”

    消费者在淘宝、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完商品后,如果商品或者服务出现问题,可以找售后,享受售后服务。那么法院呢?法院当然也有,如果当事人对裁判文书有疑惑或者要求法院督促另一方当事人履行,当然也可以找法院提供“售后服务”。

    这起民间借贷很明显是一起需要“售后服务”的案件,首先是督促李某积极按期偿还欠款,本案按照双方调解意见分6期偿还,如果李某到期未还,张某可以告知我们,由我们督促李某履行或帮助张某走强制执行手续。可喜的是,至今为止,李某每期均按时履行。其次是释法明理,本案中,由于张某、李某之间的对立情绪以及对结果的期待,难免会对审判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有不理解不满意的地方,面对张某、李某的疑问,我积极回答,积极解决。最后是免费的法律咨询,我们在结案时告知张某、李某:“如果有什么法律问题,可以咨询我们,我们很乐意帮忙”。

    “谢谢你,法官”,这是我回访张某、李某时,张某、李某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,听得我心里暖暖的,同事也说,你的这次调解堪称“完美”。

    这起简单的民间借贷案件,原、被告当事人从不理解、不配合、不支持到最后的一句“谢谢”,让我对我所敬畏的法律事业有了重新的认识,我不能保证自己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完美无瑕,但只要努力、只要尽心,总可以做到无愧于胸前的天平、无愧于头顶的国徽。